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深度发展进入到下半程,智能化体验逐渐成为了众多车企的差异化竞争点。能看到的是,越来越多的车企选择开始选择和互联网相关的企业联手去打造更为智能化的车型矩阵,以强强联合的方式为新车注入智能化能力。
而如今的奥迪品牌,便是传统豪华汽车厂商+互联网企业强强联手的品牌代表:德系工艺和品质是中国消费者最先感知,最先认可的,而在正式“牵手”华为之后,它“融合德国精工与中国智慧”,诞生之初拥有的“科技”属性带来的BUFF加成迎来了进一步加强,我们今天要开启试驾的奥迪Q6L e-tron,便是四环的一汽奥迪品牌在新能源SUV市场中的全新力作。它上路的表现会如何?
在之前,我们在微博发起了奥迪Q6L e-tron的#带着问题去试车#投票,获得票数最多的问题分别是“实车的外观看起来究竟如何”、“座舱内饰上的设计咋样”以及“开起来是一台怎样的车”,接下来我们先简要回答这三个问题。
1。在一汽奥迪Q6L e-tron的外形设计上,个人觉得有三个比较显著标签,一是“新能源”,它在设计上是很有新能源的风格的,比如在外观如更简练的线条、和如门把手这样的典型新能源元素;第二是“燃油风”,前脸标志性的六边形的和梯形的面积不小的下进气格栅,还有比较传统的燃油车头尾比例,组合起来感觉有着燃油车的审美标准;第三则是“长体型”,相较海外版车型这两款国产车型轴距加长105mm,对比同样的合资对手的不到四米八具备了显著的优势。
2。依旧是采用家族最新设计风格,IP台向驾驶员一侧做倾斜强调驾驶员的驾驭感,用料很奥迪,这些都很中规中矩。重点是88英寸的全息视界抬头显示、11.9英寸液晶仪表、14.5英寸中控显示屏和10.9英寸娱乐显示屏交互硬件的背后支撑的PPE豪华纯电平台,和奥迪有史以来最强算力的E?1.2电子电气架构。体验上来看,首先是操作更加顺滑了,而且本土化程序和主流的国产车没区别了,合资车常被诟病的语音系统在它身上也得到了解决。然后就是辅助驾驶部分奥迪找来这个领域的顶尖选手的华为,定制的华为乾崑能力拉满,感知元件加上了一套加热清洗系统来确保恶劣道路条件下的稳定,这的确很奥迪。
3.PPE架构、800V平台,后桥适配更高性能的碳化硅电机,最大功率205kW,峰值扭矩460Nm的电机,算是一个够用的水平,107度三元锂电池,最高的CLTC续航有765km同级很有竞争力。试驾体验来看主打一个亲切得体,城市通勤动力响应很线性,高速中后段再加速也给到你底气,单踏板模式下体验很好。作为一部奥迪的车,它依然把驾控放在更高的位置,前后五连杆悬挂、机械的FSD频率选择减振器、285mm后胎宽、Brembo双向四活塞都是为了提升驾控而来的。当然遗憾还是有的,中意奥迪quattro的粉丝们不妨再等等,动力更强的双电机版本应该也是会有的。
外观:更动感的科技奥迪
奥迪Q6L e-tron仍旧是你能想象到的纯电SUV模样,周身有大量的典型的纯电车该有的设计元素,由R8设计师亲自操刀,在家族化设计基础上融入更多新元素车身型面更多考虑空气动力学的低风阻设计,流畅的线条让它在设计也上相当有未来感。
它的前机盖很宽向前延伸也很长,顶部的筋线依旧硬朗,前脸大面积封闭式面板保留八边形轮廓,而扁平化的发光厂徽、简练的车鼻风格以显示出它新能源的身份,关乎驾驶辅助的前向硬件被很好地做了隐藏,视觉上不突兀。底部加入梯形下格栅,并带有小小的前唇设计,也明显的燃油车传承来的风格,看起来很顺眼。
两端上扬的主灯组采用分体式设计,灯组的黑科技拉满,应用矩阵式LED大灯技术及可变换“灯光签名”图形的数字式LED日间行车灯,数字灯光签名由12个可调节亮度的灯光单元通过算法形成,在驾驶、迎宾、停驻、安全等不同场景下有不同的交互演绎。
外后视镜采用分层的设计,上部外壳采用黑色涂装件。功能上集成了LED转向示意灯,同时配备了电动调节、折叠以及加热。
我们试驾的奥迪Q6L e-tron侧身有着明显的跨界SUV风格,略微上扬的下窗线和下沉式的车顶线条,以及侧围外板深刻的造型曲线都有着较强的运动感,半隐藏式车门把手、大倾角D柱等元素都没有缺席。而在三围尺寸上,奥迪Q6L e-tron定位是中大型智能纯电SUV,车身尺寸方面,奥迪Q6L e-tron长宽高分别为4884mm/1965mm/1694mm,轴距为2995mm;Q6L Sportbacke-tron的长宽高分别为4884mm/1965mm/1656mm,轴距为2995mm,相较海外版车型,两款国产车型轴距加长105mm,但这样的数据在同级车中也是一个颇为主流的数字。
车身尾部同样贯彻了典型的奥迪设计,线条层次感十足,车侧后部的腰线与尾灯相连,并且通过示宽灯后贯穿整个车尾。上部搭载简单的扰流板,而下半部分线条更加突出饱满的感觉,呈现微微下坠,有一定的豪华气场。
奥迪Q6L e-tron配备21寸空气动力学轮毂,造型偏运动。轮胎方面,试驾车使用的是来自固特异品牌electricDrive系列的21英寸前后宽度不同的轮胎,这是一条综合性能不错、偏运动驾控取向的专为新能源车打造的轮胎。
内饰:高智能座舱是重点
内饰造型系列采用家族最新设计风格,营造出浓厚的科技氛围与豪华质感。中控台设有11.9英寸液晶仪表、14.5英寸MMI触摸中控显示屏和10.9英寸娱乐显示屏。整个IP台用了偏向驾驶席的非对称式设计、传统的出风口、较少的物理按键设计都带来了相当优雅极简的座舱氛围。材料方面,座舱继续大量使用深色饰板和皮质材质来进行装饰,再加以氛围灯带点缀,高级感还不错。
仪表盘依旧是奥迪的拿手好戏,通过方向盘三九点处的排布的行车和多媒体控制按键选择,奥迪传承的“虚拟座舱”一样实时全屏显示导航信息继续发扬光大,能快速切换显示信息,配合我们的试驾车配备的全息视界HUD技术,88英寸全息视界HUD可显示车速、交通标志、导航等AR相关信息,沉浸感很强。
三辐式D字形多功能方向盘包裹的皮质手感不错,握持感比较饱满,三九点处是黑色高光面板,方向盘下部镶采用了较大面积的哑光铝色材质进行装饰,整体档次感得到了提升。
一汽奥迪Q6L e-tron有个非常扎实的“地基”:PPE豪华纯电平台,这个平台之下搭载了奥迪有史以来最强算力的E?1.2电子电气架构,该架构从传统的分布式电子架构升级为先进的域控制器电子架构,具备高算力、高带宽、高安全性以及高度可扩展性等特点。
融合在仪表盘的大屏车机内置了全新的MMI车机系统,操作手感顺滑了,UI界面较为传统,其上的信息功能区显示信息也非常丰富,美中不足的是字体偏小。
车机的全域生态系统做了下沉,本土化程序和主流的国产车没区别了,拥有75+生态应用,全场景APP覆盖10大用车场景,并且还支持主流的手机系统智联,Carplay一键映射,多屏的无缝流转多屏互通,也支持到了OTA。
副驾驶前方有一块10.9英寸的娱乐屏,功能上,除了专属的界面和各种应用,还支持独立的连接方式,同时也能将导航界面直接投射到中控屏内,支持主动隐私模式,兼具了副驾驶的领航功能。
语音系统供应商是思必驰,奥迪还为中国用户打造的全新智能语音助手。功能上也终于达到了国产的主流水准,合资的顶级水准。支持方言识别、多指令连续对话和快速响应、免唤醒指令扩展、可见即可说,可以控制的地方更多。同时也支持用户自定义克隆声音,增加使用趣味,而在相应的过程中,语音形象也会在不同的语音对话场景中化身将显示不同的动画,增加趣味性。
辅助驾驶部分,奥迪找来这个领域的顶尖选手的华为,奥迪和华为的合作并非简单的技术供应,而是在奥迪全球标准的基础上,深度结合中国用户的驾驶习惯、道路特点进行研发和定制,具备无图L2级驾驶辅助能力。在乾崑智驾的基础之上,多了一些奥迪对于安全的考量和要求,对安全、效率、交规的权重更高。
硬件上全车共搭载2个激光雷达、13个摄像头、5个毫米波雷达、12个超声波雷达,这是一套全方位、无死角的感知体系。奥迪还特意给Q6L e-tron的感知元件加上了一套加热清洗系统。
试驾车配备了双区域自动空调,带有香氛,将车内的空调信息全面集成在了中控屏幕之上,显示界面操作也很好用。
空间:中大型SUV该有的样子
一汽奥迪Q6 L e-tron的座椅运动气息浓郁,整张座椅造型非常有未来感,它的肩部带大侧翼、靠背和坐垫都有良好的侧向支撑,真皮覆盖手感很好,填充物厚实有弹性,对比海外版车型在坐垫的长度和填充物的厚度上都有增加,整体乘坐非常舒服。功能上主驾支持前后、靠背、高度和腰部电动调节,主副驾均支持加热通风的功能。
后排座椅乘坐质感和前排相比造型上立体感有所下降,但还是带有悬浮式头枕和侧翼支撑,乘坐感觉和前排相比并无太大落差。底部电池占用的空间控制得不错,高度尚可,整体坐姿还是比较舒服的。而基本纯平的空间也让第二排的中央座椅意义变得更强。
全景式天窗也有配备,前半段是支持开启的,面积本身比较大,也配有物理的电动遮阳帘,坐在车里不用担心被晒到了。
新车的储物空间较为丰富,随身的东西都有地方放,设计上中规中矩。
得益于PPE平台对空间的梳理能力,它的前备厢下也是有一个容积非常可观的储物空间。
后备厢采用电动开启。我们的试驾车第二排座椅可以4/6拆分放倒,在储物空间方面,常规状态下就有规整的空间足够使用,全部有植绒的储物空间又进一步增强了后备厢的利用效率,拓展后排座椅之后也可以大大扩展实用空间。
后备厢地板下是一个容积较大的储物空间,这里还额外放置了一个体积不小的低音音响。
试驾:专业架构,操控有惊喜
一汽奥迪Q6L e-tron诞生自PPE豪华纯电平台PremiumPlatformElectric,由奥迪和保时捷联合研发,奥迪负责电气架构,保时捷负责底盘设计,算是强强联合的作品。更强的800V高压平台支持下,它也适配了更高性能的发卡绕组的碳化硅电机,Q6L e-tron后桥布置了一个峰值功率205kW、最大扭矩460Nm的电机,推动它零百加速做到6.3秒,虽不暴力出彩,但也足够用了。
电池部分亮点还是有的,Q6L e-tron全系标配107度三元锂电池,由宁德时代提供,最高的CLTC续航有765km,就算是与新势力品牌的同级车型一起比也是非常亮眼的数据,而且官宣的平均电耗来到了15kWh/100km也还可以。充电部分可以做到充电10分钟回血294km,充电峰值功率270kW,SOC 10%-80%只需要20分钟且支持并联快充,能做到更好的充电桩适配,即800V高压充电桩和400V低压桩都能实现快充。快慢充两个接口分别位于后部翼子板两侧。
奥迪Q6L e-tron的动力系统参数数据也都实实在在落实在了它被开起来的时刻。它的加速踏板调校非常线性,动力输出不暴力但胜在相当直接线性力道很足但又非常可控,足够让后排乘客安心。作为一个外形运动但主打家用的SUV,它首先要做的是明白车上乘员的需求,而不是一快到底。
它的动力更偏让你享受踩加速踏板等比例的线性的出力,但也不吝啬,充足的动力储备保证了它不论是应对起步还是中途加速,动力都会以迅速且绵密的状态来满足你的需求。在赛道中,整车的动力储备都显得尤其充分,中段加速非常快捷,丝毫不需要为超车额外空出更多的允余时间。
驾驶模式依旧是传统的那几样,带有个性化模式可自行调节,但正常情况放在常规模式上也都足够用了,舒适模式下稍微踩深一点加速踏板,它同样可以为你带来顺滑有力的提速感受,加速能力都能击败马路上的绝大部分车。运动模式就更不用说了,动力线性的优势会被进一步激发,的它会化身成一台不折不扣的重炮级选手,在大直道上的加速度是从始至终的。
而为了照顾到传统内燃机用户的“情怀”,这台车还配备了一个对他们来说很重要的“心情件”:模拟声浪,这个e-tron GT同款运动声浪通过特别的拾音调校,激活时通过前后双外置扬声器播放,内外都能听见的GT音浪,虽然声音并不那么嘹亮,但情绪价值补强这一块该是值得好评的。
动能回收通过方向盘后的拨片来调整,在仪表盘上清楚显示两档,它的回收功率至高为220kW,能提供至高0.3G减速度,官方表示其覆盖95%的日常工况,甚至可应用在ABS激活的工况,从而进一步提高车辆能效与制动表现,但最强模式下,它的动能回收力度仍旧是保守的。
基于PPE专业的纯电架构架构打造,CTM电池结构整车地板电池安装区超高强度钢覆盖率近100%,也从侧面增强了底盘的基础水准,新车采用前五连杆加后五连杆的独立悬架。机械的FSD频率选择减振器可持续性自适应调整,不仅流畅舒适、技术成熟稳定,其机械结构相对电磁结构也实现更快反应,从而提升驾驶的稳定性。
它的底盘质感富有韧性,应对大小震动都能做到一次过滤之后立即归位,整个动作干净利落,行驶在碎石路上悬挂系统也能把破碎路面趟平。整体风格走的是硬朗又极具高级感的路线,在面对减速带时车辆也表现的很从容,减震器对多余弹跳的抑制较为到位。
转向的电子味道并不重,整个转向力度在不同速度区间内分布都非常均匀,随速度随角度的阻尼增益也恰到好处。渐进式转向系统带来的转向手感很运动,但并不“贼”。而因为动力电池布局也为整车带来了更低的重心和更棒的车身跟随性,主观上它的操控感更强的同时开起来也并不像主打驾控的车那么的累,开起来是有点令人上瘾的。
如今的电动车需求正在经历着深刻变革,电动车的下一个差异化竞争点在哪里,所有的厂商都在探索。而奥迪Q6L e-tron,在奥迪传统技能的基础性能保障之外,最大的招牌毫无疑问是全新的PPE架构、E?1.2电子电器架构、以及华为乾崑赋能“高智能”,开头的那句“融合德国精工与中国智慧”,便精准地浓缩了它的性格。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